![]() |
玉璧,寓意美满、团圆、幸福。 |
开启西藏发展新征程
□张庆黎代表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启了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新征程。动员令已下,要的就是扎扎实实干起来,千方百计干上去,让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西藏结出大果、实果和好果
新年伊始,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开启了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新征程。这是西藏发展进步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以此为标志,西藏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大政方针、目标任务都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我们将从自治区党委、政府做起,找准定位,明确责任,一项项地抓落实,真正把举措变为成效,把蓝图变为现实。让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西藏结出大果、实果和好果。
一是思想上要跟得上。中央从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政策措施等各方面对西藏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如果没有对会议精神的真正领会,干起来就会方向不明、决心不大、心里茫然。一定要认真抓好学习,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行动上要来得快。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描绘了西藏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援建项目之广前所未有,资金投入之多前所未有。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全区各族人民在看着我们。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千万不能等、不能拖、不能靠,不能听报告时感动、讨论时激动、会散了却慢腾腾不动。
三是措施上要抓得实。眼下要做的工作很多,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我们必须一项项梳理,一件件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领导,哪里有问题,就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哪里;哪里困难大,就主动到哪里去做工作。特别要围绕那些含金量高的大政策、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多做工作,尤其对重点骨干项目,要一鼓作气拿下来,扎扎实实干起来,千方百计干上去,努力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本报记者 张 帆整理
捍卫民族团结生命线
□艾力更·依明巴海代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坚决捍卫、备加呵护、精心打造这条生命线,强筋壮骨,确保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打开新疆的历史记忆,翻阅新疆的现实画卷,无不清晰地表明: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友爱,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冲突纷争,则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生命线,就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命脉。生活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各族人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坚决捍卫、备加呵护、精心打造自己赖以生存的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强筋壮骨,确保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坚决捍卫这条生命线,就是要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夯实民族团结的基础。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天山南北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南疆和北疆、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坚决捍卫这条生命线,就是要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稳固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的理念,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民族分裂主义。“7·5”事件再次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全民动员,坚决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
坚决捍卫这条生命线,就是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真正把民族团结的意识铭刻于心、贯穿于行。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各个民族的自觉维护和法律的有力保障,新疆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齐心协力抵御“三股势力”的渗透侵袭,为维护新疆的社会大局稳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报记者 戴 岚整理
像抓强区一样抓富民
□胡春华代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老百姓看经济发展,主要看收入而不是看GDP。要关注平均水平掩盖下的贫困。群众收入要实事求是,要实实在在拿到钱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抓发展、搞建设,根本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我国从2004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而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没有做到“水涨船高”。现在,我区城乡居民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老百姓看经济发展,主要看收入而不是看GDP。群众富裕了,才有钱消费,扩大内需也才有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像抓强区指标一样抓富民指标。要采取措施,第一步要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然后逐步提高。要关注平均水平掩盖下的贫困问题。衡量收入水平,既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对特殊困难群体,要有专门的解决办法。群众收入要实事求是,要实实在在拿到钱。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最大的政绩,让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解决就业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根本,要大力发展就业富民产业。大企业代表我们工业化的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搞活经济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要大力发展。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凡是国家统一要求的“规定动作”,自治区要全面执行。
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从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抓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全面提高我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孤儿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扩大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首先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甚至略高一些,然后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本报记者 岳富荣整理
民生改善不是喊出来的
□郭声琨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们不缺目标,不缺措施,更不缺口号。关键是转变作风,戒骄、戒懒、戒空、戒虚、戒假、戒奢,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抓落实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科学发展不是写出来的,社会和谐不是画出来的,民生改善不是喊出来的。今年我区发展困难很多,我们不缺目标,不缺措施,更不缺口号。关键是转变作风,常怀敬畏之心,常思奋起之志,切实做到“六戒”:
一要戒骄。当前广西发展势头不错,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必须破骄除满,增强紧迫感,“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继续保持和扩大发展良好势头。
二要戒懒。勤政是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现在有些不良现象,突出表现为“懒”、“庸”、“散”、“软”。要下决心、用猛药,敢抓、敢管、敢负责,用心、用脑、用力工作。
三要戒空。明了情况、把握形势,是作出决策、做好工作的前提。作为领导干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绝不能不求甚解、胸无全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要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绝不能不通世事;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要了如指掌、成竹在胸,绝不能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心中无底、头脑空白。
四要戒虚。图虚名、务虚功,是成就事业的大忌。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歪风,坚决克服只提口号、不做实事的习气,坚决纠正布置多、落实少的现象,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抓落实。
五要戒假。虚假浮夸会诱发投机心理,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必须坚决反对讲成绩和优点浓墨重彩、讲问题和不足轻描淡写,做到讲实话、报实情、解实忧、办实事、求实效。
六要戒奢。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带头勤俭办事、俭朴为民,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民造福上。
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建伟整理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促转变
□王正伟代表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
加快转变要下大气力,来实的、动真的,坚决杜绝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坚决杜绝高耗资源、严重浪费,坚决杜绝急功近利,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宁夏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期。近年来,我们立足特殊区位实际,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效明显,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出口受挫传导,宁夏工业遭受重创,与经济结构中固有矛盾“双碰头”。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果不下大气力,来实的、动真的,就会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
宁夏“三面环沙”,必须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宁可牺牲GDP也要保护好环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力度,要坚持“三不原则”:不占用基本农田搞工业项目;不增加黄河取水量,主要靠节约用水和水权转换解决工业用水;不突破环境容量,主要向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要效益,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污染边治理、边恢复边破坏的老路。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需要始终做到“三个坚决杜绝”和“三个重点培育”:坚决杜绝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现象,坚决杜绝高耗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坚决杜绝急功近利、“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现象;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自主品牌优的质量型企业,重点培育能耗低、成本低的节约型企业,走健康持续型的发展路子。
早转早主动、快调快受益。我们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目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加快”上下功夫、在“发展”上见实效,建设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宁夏。
本报记者 徐运平整理